混合机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混合机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改革开放40年零陵渔鼓说古唱今amp160从乡野走上正式舞台【消息】

发布时间:2020-09-16 04:43:35 阅读: 来源:混合机厂家

唐天宝指导妻子蒋文军打渔鼓。

唐天宝的渔鼓词本,从之前的纯手写、手抄到如今的全文本打印。纸张也由薄、脆到如今的厚、软。

红网时刻记者 刘林霞 盘鑫 实习记者 郭 永州报道

“改革开放四十年,天翻地覆慨而慷,潮起东方震天响,神州无处不胜言……”初见老人,是在永州市零陵区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一栋老楼内,年近耄耋之年的他虽头发花白,却精神抖擞,穿着淡蓝色衬衫,坐在凳子上,一边断断续续地试唱最新编写的《改革开放四十年》,一边手把手指导妻子蒋文军(零陵渔鼓传承人)配合节奏打渔鼓。

老人就是零陵渔鼓传承人唐天宝。“我现在就只做两件事,一是抓紧培养传承人,将渔鼓传承下去;二是整理好渔鼓节目词曲,以传后人。”唐天宝老人自2015年突发脑梗后,行动不便,身体状况也不太理想,但对于渔鼓保护传承这件事,他始终不曾松懈。

在陈旧的书架前,唐天宝正在查询渔鼓资料。

从“三姑记”唱到“党的十九大” 传唱渔鼓六十载

如果说永州是一本厚重的文化大书,那么,千年古城零陵则是其精粹所在,而发源于民间、流传于民间、发展于民间的渔鼓,就是零陵古城的一张名片,包罗万象,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说古唱今。

“我从小就没了娘,有个叔叔在外面唱渔鼓,我就跟着叔叔学。有时候跟别人去看戏,回来之后,就模仿学习戏中的段子。”说起自己与渔鼓的结缘故事,唐天宝把它归结于兴趣。从小耳濡目染渔鼓和其他曲艺的传唱,天生的好嗓子让唐天宝对“说”“唱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15岁时,唐天宝不仅会渔鼓,还会快板、单口相声、顺口溜,吹拉弹唱样样都会。

1958年,唐天宝凭借天生的“好底子”和后天的努力,考上了冷水滩祁剧团,吃上了“国家粮”。“当时选的都是全零陵县的'尖子'。”由于一专多能,一进剧团,唐天宝就唱主角。

然而,天生不安分的唐天宝发现,自己最感兴趣的还是渔鼓,1958年至1965年,他又拜渔鼓艺人王赛雀为师,“走到哪里就唱到哪里,就像个'跟屁虫'一样跟着师傅学。”由于刻苦钻研,勤奋练习,零陵渔鼓代表作品《三姑记》被唐天宝唱得遍地开花遍地香。

1965年渔鼓学成出师后,唐天宝从翻唱传统经典曲目走上了自编自创渔鼓曲目的道路,至今创作了100余部“接地气”的文艺作品,他用渔鼓传唱不同时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故事。

1968年,唐天宝创作的渔鼓《十唱农业学大寨》《歌唱十六条》参加省文艺调演,获优秀奖;1970年,其创作的渔鼓《说当兵》《十唱农业现代化》参加原零陵地区艺术节演出获演出奖;1989年,其创作的渔鼓《我家过上好生活》《赌博惨案》,参加原零陵地区司法汇演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;1990年,其渔鼓作品《少生优生吉祥多》,参加原零陵地区、省电影系统宣传调演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,再到《喜迎党的十九大》《中国进入新时代》,深受观众喜爱。不仅如此,唐天宝同时将渔鼓与京剧、祁剧、花鼓戏融合在一起,将零陵渔鼓精心制作成文化盛宴。

传唱渔鼓60年来,凭着过硬的“功夫”,写不离手、唱不离口,唐天宝成为圈内有名的渔鼓“专家”。

舞台上的零陵渔鼓表演。资料图

从农村走向城市 渔鼓登上正式舞台

“这是红喜事曲目册,这是白喜事的,过去,渔鼓在红白喜事的时候唱得多,曲目可千万不能弄错!那是要得罪人的。”在唐天宝的家中,泛黄陈旧的渔鼓曲目册和资料占据了整个书架,他说,由于渔鼓乐器简单,以方言为主,随时随地可唱,从前也是很多民间艺人“讨吃谋生”的手段。

1965年,在舞台上表演的唐天宝被原零陵县文教科科长看中,将其纳入文艺轻骑队,所谓轻骑队,就是到农村专门为农民表演节目的,人员少,节目简单。“那时候,阵地就是在乡间田野,我1969年调入零陵电影放映队后,阵地也是在农村。”

“电影队来放电影了,快搬凳子去占个好位置。”“唐师傅的渔鼓什么时候开始”……唐天宝说,进入电影队后,每次到放电影之前,村民们都奔走相告,看到人来得差不多了,自己就要表演一段渔鼓来“暖场”,村民多的时候上千人,最多在一个生产队连续演了8个夜晚,由此,整个零陵农村,几乎都认识唐天宝。
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渔鼓亦是如此。过去,它肩负着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的职责,如今,它则成为宣传永州文化,零陵文化的一个“窗口”。

“以前,渔鼓的阵地在农村,现在也‘进了城',现在我们主要在景点表演渔鼓。而且还登上了永州春晚的舞台。”唐天宝脸露悦色。

2008年以来,随着省、市、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渐重视和扶持,零陵渔鼓开始走进景区,走进校园,登上了永州春晚、全省欢乐潇湘文艺汇演等舞台,2015年,零陵渔鼓正式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在神仙岭小学,学生们正认真学习渔鼓。资料图

要为渔鼓艺术“镀亮” 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

在人才培养上,唐天宝的妻子蒋文军已与他“夫唱妇随”半个世纪,水平较高,除此之外,唐天宝的女儿、外甥女都在跟着自己学习渔鼓。然而,对于渔鼓的未来,唐天宝还是表现出一丝忧虑:自己曾带过徒弟300余人,而能唱的仅十余人,唱得好的就只有1人了。

谈及渔鼓的未来传承与发展,零陵区文化馆支部书记、馆长杨斌峰同样表示,困难较多:专项经费少,在保护传承和创新上,只能“看米下锅,畏手畏脚”;缺乏专门的渔鼓管理保护机构,文化馆毕竟是“半路出家”的外行;渔鼓人才短缺,传承队伍年龄老化现象严重,年轻人不愿接受和学习这种古老的曲艺形式;缺少推广和传承平台,市场价值较小……

杨斌峰说,道路是曲折的,但前途是光明的。近年来,零陵区大力推行渔鼓进校园活动,将神仙岭小学作为零陵渔鼓的传承基地,唐天宝每周都定期授课。如今,经过一年多的传授,学生们兴趣高昂,进步很快。师生自编自演的零陵渔鼓情景剧《后继有人唱潇湘》《二十四节气歌》《渔鼓舞蹈》先后在“情系凼底,携手扶贫”“零陵区艺术节”“零陵区教师节”“永州市首届少儿春晚”等活动中演出,受到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。

除此之外,渔鼓的重视程度在一步一步提升,零陵区也在探索培育渔鼓市场、促进渔鼓发展的新路径。“最重要的还是要全社会来关注、重视、支持渔鼓的发展,让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光辉。”杨斌峰说。

1399彩票下载安卓版

江湖美人

航海日记游戏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