混合机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混合机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湖湘工匠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冷建国老把式苦研名茶【消息】

发布时间:2020-09-15 10:38:00 阅读: 来源:混合机厂家

“老把式”苦研名茶

――记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“湘字号”工艺大师(湘茶)冷建国

湖南日报?华声在线记者 邹靖方

久雨初晴,春日的阳光照耀下,石门县雁池乡韦家湾村茶园充满生机。远处的山间云开雾霁,峰峦起伏,西山垭有机茶基地就置身于这美丽的山水画中。

万绿丛中,一位中年男子,时而修剪茶树,时而除草移苗……他就是今年“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、“湘字号”工艺大师(湘茶)、西山垭有机茶基地的创办人冷建国。

作为一位石门茶人,冷建国十几年如一日,用汗水换来扑鼻茶香。2017年5月,在由湖南省总工会主办的“湘字号”传统技艺工匠竞赛湘茶技能竞赛决赛中,他获得了冠军。

冷建国的家乡位于海拔800米大山深处,是茶叶老产区。他的祖父、父亲都是制茶的“老把式”。耳濡目染下,冷建国从小就认定了自己的“茶”路。

那时候制茶仅靠人力手工,一天只能制几斤粗茶。手艺好的,售价就高,差的则卖不起价。用好手艺制好茶,是冷建国当时的愿望。

“怕吃苦,怕流汗,就得不到真传。”这是茶叶专家赵庸健在收冷建国为徒时,给他的一句忠告。这句话始终铭刻在冷建国的心里。

28寸高的灶台,高达200摄氏度的炒锅,赤手在锅中不停地翻炒茶叶,每一步骤是否到达火候全凭经验,丝毫不敢怠慢。

手工制2斤干茶需要炒10个多小时,人站上去,一干就是几个小时,汗流浃背,一道茶炒完,冷建国全身没有一根干纱。从灶台下来,他的身子像散了架一样,连走路都很吃力。

汗水换来的是技艺的提高。冷建国从师两年,他收获了采集、杀青、揉捻、干燥等全套制茶技艺。

独当一面后,冷建国的手工制茶水平异常稳定,每批茶都成了优质品。

“创业艰难,只要自己不畏难,就会干出名堂来。”困难时,冷建国对自己却有信心。

1993年,当时的茶厂因质量、销售等问题,已经办不下去了。面对困境,冷建国决定自己创业,当年,他才21岁。

创业初期,冷建国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聘请制茶经验丰富的师傅把质量关。当时,他和两位师傅挨家挨户去收茶,保证原材料;没有资金,他就贷款购买制茶设备;没有销路,他拿着制作好的茶叶,主动送到各茶商手中……

当时,不知跑了多少冤枉路,吃了多少闭门羹。所受的委屈和吃到的苦头,只有他们自己明白。

当第一次看到自己的茶叶被商家接受时,冷建国顿时觉得付出的辛苦有了价值。从此,冷建国的手工作坊越做越大,他的产品也越来越赢得茶商的青睐。

“传统技艺,虽然优势明显,但相对而言,生产效率却不高。”经过反复思考后,冷建国决定采用机器制茶。

1997年,冷建国拿出全部积蓄,从浙江买来制茶设备,开始机器制茶。

由于工人不懂机器操作,且担心茶叶质量,一部分工人自动离开了茶厂。

面对困难,冷建国一方面培训工人,快速掌握机器操作;另一方面大力开发适合机器制茶的新品,研制名优茶。最终,冷建国机改成功,茶叶产量倍增,且质量较手工制茶有明显提升。

在冷建国的心里,有件事一直使他念念不忘,就是“复活”石门名茶“牛抵茶”。

在宋代,“牛抵茶”被列为贡品。据《茶经》对“牛抵茶”记载:芽头肥壮,形似牛角,银毫显露,色泽翠绿。泡入杯中,叶柄朝下,芽尖向上,不落杯底,不浮水面,叶叶相碰,宛如两牛抵角。

而这款名茶早在700多年以前已失传。冷建国却看到了“牛抵茶”的珍贵价值。他一心要“复活”这款名茶。

他以石门银峰为研究样茶,查阅了大量的古籍资料,并向老一辈的制茶人学习请教。经过将近一年艰苦努力,从理论上和实践上,基本掌握了制作“牛抵茶”的工序。

“牛抵茶”的原料特别稀少且难得,每年采摘的时节性非常强,两到三天就须采摘完。白天采回的茶叶,冷建国便当即动手制作,一刻都不耽误。为了赶时间,他几天几夜不离茶厂司空见惯。

为了重现“不落杯底,不浮水面”这一句,冷建国花费了十余年才将它完全复原。经过苦心研制,最后纯手工炒制成功的“牛抵茶”,基本复原了书中描述的形貌。这款名茶,于2006年实现量产,推向市场。

相关专题:匠心筑梦 致敬劳动者

刀塔联盟OL

蓬莱奇谭满v版

538彩票

全民仙逆